第十八章 市恩望報
關燈
小
中
大
李元忠要李汲跟著賈槐返回鄯州去,李汲不禁著急,忙叉手道:“大戰方酣,軍情正急,末將豈可拋棄同袍而自歸安全之處啊?還望將軍收回成命。”
李元忠先命賈槐出帳去歇息片刻,然後才將李汲喚到面前來,壓低聲音對他說:“不見蕃賊增兵,料是鄯城正在激戰,估算三五日內,彼等不敢再來攻我營壘。
“前日全虧你登壘奮戰,才能逐退蕃賊,難道我不願你繼留軍中麽?即便不再上陣廝殺,有你在此,將兵們感君之勇、慕君之能,也必振奮。只是這幾日間,你與其留在小峽,不如暫歸,去鄯城拜見節帥……”
李元忠是考慮到,自己在行文中明明白白地請求添兵增將,然而李倓的回信,以及遣來的使者,對此卻只字不提。有可能確實派發不出什麽援兵來,但也有可能,是李倓不願意在鄯城和小峽再多浪費兵馬,只求可以遲滯蕃賊的攻勢,以便穩固鄯州防守罷了。
那麽李汲既是節帥親信,又是最早提出來不可輕棄鄯城之人,他若是回去面見李倓,有沒有機會說而動之,給帶一支援軍過來呢?倘若三五千人不可得,哪怕三五百,把我這兒的損失補上也成啊。
由此才催促李汲從命,跟隨賈槐返回鄯州去。而且這些天看李汲的表現,李元忠相信除非李倓堅留不遣,李汲哪怕求不到援兵,多半也還是會趕回來的,不必擔心他一去不回頭。
李汲這才明白,當即躬身領命。李元忠最後對他說:“若不得援,便請增些箭矢,或請節帥先頒賞賜,可以大振士卒之心也。”
於是李汲出帳找到賈槐,直截了當地就拍拍對方肩膀,說:“走吧。”
只是該怎麽回去呢?小峽長度在六裏左右,道路狹窄,須援繩而行,終與平原坦途不同,估摸著得走一個時辰;然後從小峽東口前往鄯州,一百裏地,在沒有坐騎的前提下,起碼需要一天半,那麽來回起碼三天,若帶兵歸還,那時間就更長了……李元忠估算三五日內,蕃賊不會再發起進攻,李汲對此卻並不確信。
他擔心自己不但返回鄯州,還能順順利利把援兵帶來,結果走到小峽一瞧,峽西之營已陷……則在某些人看來,自己跟臨陣逃亡有啥區別?這黑鍋我可不背!
因而命部下吹起兩個牛皮筏子,打算與賈槐一起縱入湟水,順流而下,則速度可以倍之也。
賈槐一瞧那後世游泳圈大小的皮筏子,當場就慌了,急忙擺手道:“湟水流急,憑此豈能下水?”李汲笑道:“若欲橫渡,或者逆流而上,自然不易,順水而下,料不難也。”親手把賈槐按入筏中,嘴裏問道:“賈兄可會水麽?”
賈槐道:“池塘之中,也能撲騰幾下,但這般大江大河……”李汲雙眉一軒:“小小的湟水,說什麽大江大河?!”一擡腿,就把賈槐連人帶筏從河岸上給踹了下去。
賈槐驚駭大呼,好在皮筏在激流裏打了幾個轉,終於緩緩穩住——因為筏上系繩,還拴在岸上呢。隨即李汲也乘筏下水,同時高聲朝岸上叫道:“我今去向節帥要犒賞……”沒敢提討救兵,萬一討不來呢——“若試得皮筏可用,水路可通,君等再無後顧之憂矣!”隨即揮起一刀,將系繩砍斷。
兩個筏子拴在一起,當即如同離弦之箭一般,在激浪的簇擁下,疾速直朝下游駛去。賈槐嚇得伏身筏上,雙手牢牢抓緊筏沿,連大氣都不敢喘;李汲卻挺直腰桿,盤腿而坐,一手按著腰間橫刀,一手柱著支六尺多長的撓鉤。
這撓鉤是用來登岸的,否則那麽快的水流,沿途又沒啥港口,萬一停不住步,一口氣漂過了鄯州,甚至於直接漂進黃河,然後再順著黃河水奔金城甚至於會寧去,那自己臨陣脫逃的罪名就徹底洗不清啦。
果然走水道比走陸路要快捷得多,而且皮筏子雖然不大牢靠,也不可能承載多人,卻比船只多一樣好處,即不怕打轉——船只若操控不得法,在激流中打橫,多半是會傾覆甚至於散架的,皮筏卻基本上是圓的,無頭無尾,哪一面朝前都成。
六裏多的小峽,不過幾眨眼功夫便過,而湟水出峽之後,水流也逐漸平緩了下來,危險系數大大降低。李汲在賈槐面前故示勇猛無畏,其實他被激流裹挾著,也不禁有些頭暈目眩,白睜倆大眼,卻根本瞧不清前路。直到峽終而流緩,這才有機會擦擦眼睛,眺望岸上景色。
只見阡陌縱橫,田間地頭,金黃色的麥浪起伏不定,不少農人正在辛苦收割。猛然間,李汲望見一面絳色大旗迎風飄揚,不禁詫異地“咦”了一聲。
耳旁傳來賈槐有氣無力的聲音:“靠岸,快靠岸……節帥不在鄯州,在此處也。”
李汲心說啥,李倓離開鄯州,到小峽東口來了?那你為啥出發前不跟我說呢?再一琢磨,不管李倓是出於什麽心理才親自跑到小峽來的,很明顯他並沒有增兵的意願——起碼在見過自己之前沒有——故此命賈槐守口如瓶,以免動搖前線將士之心,倒也在情理之中。
李汲這筏子上不但有撓鉤,而且還有一張木槳,至於賈槐的筏子上則空無一物,他完全是被李汲牽著走呢。當下李汲抄起槳來,奮力向南岸劃去,終於在力竭之前,在又漂出兩裏地之後,順利將撓鉤搭上了岸邊的巖石。
他心說好在是我,換個力氣小點兒、體力弱點兒的,大概真就一口氣漂過鄯州去了……
登岸之後,李汲不禁有些疲乏,就坐在石頭上喘氣,至於賈槐,幹脆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,嘴裏還囁嚅道:“李兄你要害死我呀,要害死我呀……”
歇足了一刻鐘的時間,二人這才背起皮筏,轉歸小峽東口來。李汲斜睨賈槐,多少有些惱怒,心說你哪怕悄悄地跟我說一聲兒呢,李倓已至小峽,我就不會搞得這麽狼狽啦。這連過站加歇腳,所花費的時間也並不比腿著快啊……
——其實他是冤枉賈槐了,因為才辭別李元忠便命部下吹氣充筏,然後把賈槐按進皮筏,直接一腳就踹下水了,人也得有機會跟你咬耳朵說悄悄話才成啊!
二人直奔李倓大旗所在處而來,不多時便有巡騎迎上,領他們去覲見李倓。李汲隨便一打量,大營就紮在小峽東口,一面倚著崖壁,看營帳數量,兵力起碼在三千以上。
李倓聽說賈槐把李汲領回來了,急命召見,李汲開口就說:“不意殿下也到小峽來了。”
李倓笑一笑,解釋道:“孤來監督農人割麥,此楊公南心心念念之事也。”頓了一頓,又說:“今歲天候尚可,雖然連日陰霾籠罩,卻總不見落雨,當可順利收獲。但若隔幾日還不見日頭,谷不得曝曬,便只能連殼蒸熟了,充作軍糧……”
李汲心說那得多牙磣啊……好在我這個級別的,不到萬不得已,應該不用吃那些玩意兒吧。
於是不等李倓詢問,便將峽西戰事詳細稟報了一回,只是對於自己登壘奮戰,逼退蕃賊之事,並未大加渲染——自己誇自己,他多少有些臉紅,況且估摸著李元忠在戰報裏也都寫得很清楚了,不必要再當面表功。
李倓頷首道:“孤知此戰,長衛你居功甚大……”但隨即提醒道:“不可恃功而驕——親執刀矛,陷陣殺賊,此乃匹夫所為;孤冀望長衛將來能夠統領萬馬千軍,談笑破敵,方不負身為長源先生之弟也。”
李汲躬身受教,隨即忙不疊地便問:“李將軍前日呈報,請求添兵增將,未知殿下允否?”
李倓微微一皺眉頭:“奈何鄯州之兵,所餘無幾……”
其實李汲出來的時候,鄯州城內還有六千多兵馬,也不能算很少了;且這些時日,李倓覆命募兵,並從後方的金城、廣武、狄道等處調兵來援,城內兵力已然過萬。只是除了貼身護衛的五百神策軍外,其餘不是新兵就是老弱,戰鬥力難免大打折扣,
所以李倓雖然暗自下定了傾財一博的決心,卻還不敢這便往前線增兵,希望能夠將新兵多訓練個十天半月的再說。他這次跑到小峽來,除監督農人收割的主要目的外,也有親自操練士卒之意。
李汲勸說李倓道:“軍前形勢,瞬息萬變,當進須進,才能不誤戰機。如今小峽西口的蕃軍已然膽落,不敢來攻,只須再添一兩千兵馬,李將軍有把握將之徹底擊潰。敵若奔潰,則我可前出策應鄯城,若蕃賊覆分兵來禦,鄯城必成牢固不拔之勢。倘若拖延數日,即便鄯城不失,賊亦將添兵小峽,則我唯守而已,進退之機,盡操敵手……”
李倓沈吟半晌,乃問:“只須一千兵,便可扭轉小峽的攻守之勢麽?”
李汲猶豫了一下,苦笑道:“恐須一千神策軍……”
李元忠估算著再多三千人,他面對綺力蔔藏便有勝算,李汲擔心這個數字嚇著了李倓,所以縮縮水,只說一兩千,誰料李倓竟要坐實他那句話……李汲差點兒提起手來扇自己的耳光,我說老實話就好了,這沒事兒耍什麽小心眼兒啊!
李倓一撇嘴:“一千神策,已與汝五百,孤身邊焉有足數?”
李汲紅著臉道:“若新卒,恐須三千……”
李倓冷笑道:“難道孤將身邊這三千兵盡數交予汝,自己孤身返回鄯州去不成麽?”
他本來是想拿話噎李汲的,沒料到李汲想都不想,直接回覆道:“若前可破賊,難道殿下孤身一人,敢有來犯者麽?若不能破賊,殿下自守鄯州,能有幾成勝算?”
別以為你做過幾天行軍司馬就了不起了,臨陣指揮、摧鋒破銳,還有憑堅固守,你有足夠的經驗嗎?若把郭昕、李元忠全都失陷了,靠你自己,有信心守住小峽和鄯州嗎?你把兵留在身邊有蛋用啊!
關鍵是地形覆雜,道路狹窄,真不怕吐蕃軍大舉迂回來偷襲鄯州,故而以李汲的想法,即便把鄯州放空了也沒關系吧。
李倓不禁惱怒,呵斥道:“若能破賊,固然是好,若不能破,使賊逾小峽而向鄯州,孤身邊卻無一兵一卒——汝欲害孤性命不成麽?!”
李汲一梗脖子:“臣曾救殿下,豈會害殿下!”
李倓聞言,心中更怒。
李汲曾經跟李適說過,我對你有恩情,你不必時時放在嘴邊,反倒顯得我虧欠你什麽似的——正所謂“升米恩,鬥米仇”是也。而若相反,是李汲常提舊恩,李適心裏肯定更不舒服吧。李倓也是如此,不遇著什麽事兒了,平心靜氣之下,自會感李汲的好,甚至於念叨幾句“我性命本為他所救,異日自當以性命相償”;但若雙方意見起了沖突,李汲再於此時提起救命之恩,李倓反倒容易惱羞成怒——
你啥意思,要挾我?你昔日救我,不過是為了市恩吧,這才幾天啊,就打算討還了?!
可是身邊還有不少的衛兵,以及賈槐,眾目睽睽之下,李倓也不便直接撕破臉皮,喝罵李汲——那顯得本王多沒涵養啊。因此雙目中怒意稍現,便即隱去,隨即一甩袖子:“長衛久戰辛勞,且下去歇息吧。”
說著話,站起身來,便待離去。李汲急了——他也知道剛才話趕話,自己所言不大妥當,生怕李倓一怒之下,不但不肯增兵小峽西口,甚至於把自己留而不遣——趕緊一個箭步躥上前去,揪住了李倓的袖子。
李倓擰眉瞠目道:“長衛何意啊?君昔曾劫許叔冀以救睢陽,乃欲故技重施乎?!”
李汲當即“嘭”的一聲,重重跪在了地上,仰著頭高聲說道:“臣有罪,沖犯了殿下,然請殿下再聽臣一言。”
“你說!”
“殿下本是天潢貴胄,自可安居京城,不必來西陲沖冒矢石。此番來者,上解父兄之慮,下安黎庶之危,中護國家社稷,乃不負為高祖皇帝、太宗皇帝子孫。自古兵兇事險,無有必勝不敗之局,然若殿下挫敗,仍可退返長安,做逍遙王爺,豈有性命之憂啊?倘若能一戰得勝,自然將士歸心,百姓稱頌,聲震於寰宇,名垂於青史!
“如此退無後顧之憂,進或有望成功,殿下豈不願麽?汲之言,固然是為將士考慮,為國家考慮,其實也是為殿下考慮啊。萬望殿下勿因臣粗鄙不文,出言無狀,便舍此大好機會。機會稍縱即逝,時不再來——殿下三思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李元忠先命賈槐出帳去歇息片刻,然後才將李汲喚到面前來,壓低聲音對他說:“不見蕃賊增兵,料是鄯城正在激戰,估算三五日內,彼等不敢再來攻我營壘。
“前日全虧你登壘奮戰,才能逐退蕃賊,難道我不願你繼留軍中麽?即便不再上陣廝殺,有你在此,將兵們感君之勇、慕君之能,也必振奮。只是這幾日間,你與其留在小峽,不如暫歸,去鄯城拜見節帥……”
李元忠是考慮到,自己在行文中明明白白地請求添兵增將,然而李倓的回信,以及遣來的使者,對此卻只字不提。有可能確實派發不出什麽援兵來,但也有可能,是李倓不願意在鄯城和小峽再多浪費兵馬,只求可以遲滯蕃賊的攻勢,以便穩固鄯州防守罷了。
那麽李汲既是節帥親信,又是最早提出來不可輕棄鄯城之人,他若是回去面見李倓,有沒有機會說而動之,給帶一支援軍過來呢?倘若三五千人不可得,哪怕三五百,把我這兒的損失補上也成啊。
由此才催促李汲從命,跟隨賈槐返回鄯州去。而且這些天看李汲的表現,李元忠相信除非李倓堅留不遣,李汲哪怕求不到援兵,多半也還是會趕回來的,不必擔心他一去不回頭。
李汲這才明白,當即躬身領命。李元忠最後對他說:“若不得援,便請增些箭矢,或請節帥先頒賞賜,可以大振士卒之心也。”
於是李汲出帳找到賈槐,直截了當地就拍拍對方肩膀,說:“走吧。”
只是該怎麽回去呢?小峽長度在六裏左右,道路狹窄,須援繩而行,終與平原坦途不同,估摸著得走一個時辰;然後從小峽東口前往鄯州,一百裏地,在沒有坐騎的前提下,起碼需要一天半,那麽來回起碼三天,若帶兵歸還,那時間就更長了……李元忠估算三五日內,蕃賊不會再發起進攻,李汲對此卻並不確信。
他擔心自己不但返回鄯州,還能順順利利把援兵帶來,結果走到小峽一瞧,峽西之營已陷……則在某些人看來,自己跟臨陣逃亡有啥區別?這黑鍋我可不背!
因而命部下吹起兩個牛皮筏子,打算與賈槐一起縱入湟水,順流而下,則速度可以倍之也。
賈槐一瞧那後世游泳圈大小的皮筏子,當場就慌了,急忙擺手道:“湟水流急,憑此豈能下水?”李汲笑道:“若欲橫渡,或者逆流而上,自然不易,順水而下,料不難也。”親手把賈槐按入筏中,嘴裏問道:“賈兄可會水麽?”
賈槐道:“池塘之中,也能撲騰幾下,但這般大江大河……”李汲雙眉一軒:“小小的湟水,說什麽大江大河?!”一擡腿,就把賈槐連人帶筏從河岸上給踹了下去。
賈槐驚駭大呼,好在皮筏在激流裏打了幾個轉,終於緩緩穩住——因為筏上系繩,還拴在岸上呢。隨即李汲也乘筏下水,同時高聲朝岸上叫道:“我今去向節帥要犒賞……”沒敢提討救兵,萬一討不來呢——“若試得皮筏可用,水路可通,君等再無後顧之憂矣!”隨即揮起一刀,將系繩砍斷。
兩個筏子拴在一起,當即如同離弦之箭一般,在激浪的簇擁下,疾速直朝下游駛去。賈槐嚇得伏身筏上,雙手牢牢抓緊筏沿,連大氣都不敢喘;李汲卻挺直腰桿,盤腿而坐,一手按著腰間橫刀,一手柱著支六尺多長的撓鉤。
這撓鉤是用來登岸的,否則那麽快的水流,沿途又沒啥港口,萬一停不住步,一口氣漂過了鄯州,甚至於直接漂進黃河,然後再順著黃河水奔金城甚至於會寧去,那自己臨陣脫逃的罪名就徹底洗不清啦。
果然走水道比走陸路要快捷得多,而且皮筏子雖然不大牢靠,也不可能承載多人,卻比船只多一樣好處,即不怕打轉——船只若操控不得法,在激流中打橫,多半是會傾覆甚至於散架的,皮筏卻基本上是圓的,無頭無尾,哪一面朝前都成。
六裏多的小峽,不過幾眨眼功夫便過,而湟水出峽之後,水流也逐漸平緩了下來,危險系數大大降低。李汲在賈槐面前故示勇猛無畏,其實他被激流裹挾著,也不禁有些頭暈目眩,白睜倆大眼,卻根本瞧不清前路。直到峽終而流緩,這才有機會擦擦眼睛,眺望岸上景色。
只見阡陌縱橫,田間地頭,金黃色的麥浪起伏不定,不少農人正在辛苦收割。猛然間,李汲望見一面絳色大旗迎風飄揚,不禁詫異地“咦”了一聲。
耳旁傳來賈槐有氣無力的聲音:“靠岸,快靠岸……節帥不在鄯州,在此處也。”
李汲心說啥,李倓離開鄯州,到小峽東口來了?那你為啥出發前不跟我說呢?再一琢磨,不管李倓是出於什麽心理才親自跑到小峽來的,很明顯他並沒有增兵的意願——起碼在見過自己之前沒有——故此命賈槐守口如瓶,以免動搖前線將士之心,倒也在情理之中。
李汲這筏子上不但有撓鉤,而且還有一張木槳,至於賈槐的筏子上則空無一物,他完全是被李汲牽著走呢。當下李汲抄起槳來,奮力向南岸劃去,終於在力竭之前,在又漂出兩裏地之後,順利將撓鉤搭上了岸邊的巖石。
他心說好在是我,換個力氣小點兒、體力弱點兒的,大概真就一口氣漂過鄯州去了……
登岸之後,李汲不禁有些疲乏,就坐在石頭上喘氣,至於賈槐,幹脆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,嘴裏還囁嚅道:“李兄你要害死我呀,要害死我呀……”
歇足了一刻鐘的時間,二人這才背起皮筏,轉歸小峽東口來。李汲斜睨賈槐,多少有些惱怒,心說你哪怕悄悄地跟我說一聲兒呢,李倓已至小峽,我就不會搞得這麽狼狽啦。這連過站加歇腳,所花費的時間也並不比腿著快啊……
——其實他是冤枉賈槐了,因為才辭別李元忠便命部下吹氣充筏,然後把賈槐按進皮筏,直接一腳就踹下水了,人也得有機會跟你咬耳朵說悄悄話才成啊!
二人直奔李倓大旗所在處而來,不多時便有巡騎迎上,領他們去覲見李倓。李汲隨便一打量,大營就紮在小峽東口,一面倚著崖壁,看營帳數量,兵力起碼在三千以上。
李倓聽說賈槐把李汲領回來了,急命召見,李汲開口就說:“不意殿下也到小峽來了。”
李倓笑一笑,解釋道:“孤來監督農人割麥,此楊公南心心念念之事也。”頓了一頓,又說:“今歲天候尚可,雖然連日陰霾籠罩,卻總不見落雨,當可順利收獲。但若隔幾日還不見日頭,谷不得曝曬,便只能連殼蒸熟了,充作軍糧……”
李汲心說那得多牙磣啊……好在我這個級別的,不到萬不得已,應該不用吃那些玩意兒吧。
於是不等李倓詢問,便將峽西戰事詳細稟報了一回,只是對於自己登壘奮戰,逼退蕃賊之事,並未大加渲染——自己誇自己,他多少有些臉紅,況且估摸著李元忠在戰報裏也都寫得很清楚了,不必要再當面表功。
李倓頷首道:“孤知此戰,長衛你居功甚大……”但隨即提醒道:“不可恃功而驕——親執刀矛,陷陣殺賊,此乃匹夫所為;孤冀望長衛將來能夠統領萬馬千軍,談笑破敵,方不負身為長源先生之弟也。”
李汲躬身受教,隨即忙不疊地便問:“李將軍前日呈報,請求添兵增將,未知殿下允否?”
李倓微微一皺眉頭:“奈何鄯州之兵,所餘無幾……”
其實李汲出來的時候,鄯州城內還有六千多兵馬,也不能算很少了;且這些時日,李倓覆命募兵,並從後方的金城、廣武、狄道等處調兵來援,城內兵力已然過萬。只是除了貼身護衛的五百神策軍外,其餘不是新兵就是老弱,戰鬥力難免大打折扣,
所以李倓雖然暗自下定了傾財一博的決心,卻還不敢這便往前線增兵,希望能夠將新兵多訓練個十天半月的再說。他這次跑到小峽來,除監督農人收割的主要目的外,也有親自操練士卒之意。
李汲勸說李倓道:“軍前形勢,瞬息萬變,當進須進,才能不誤戰機。如今小峽西口的蕃軍已然膽落,不敢來攻,只須再添一兩千兵馬,李將軍有把握將之徹底擊潰。敵若奔潰,則我可前出策應鄯城,若蕃賊覆分兵來禦,鄯城必成牢固不拔之勢。倘若拖延數日,即便鄯城不失,賊亦將添兵小峽,則我唯守而已,進退之機,盡操敵手……”
李倓沈吟半晌,乃問:“只須一千兵,便可扭轉小峽的攻守之勢麽?”
李汲猶豫了一下,苦笑道:“恐須一千神策軍……”
李元忠估算著再多三千人,他面對綺力蔔藏便有勝算,李汲擔心這個數字嚇著了李倓,所以縮縮水,只說一兩千,誰料李倓竟要坐實他那句話……李汲差點兒提起手來扇自己的耳光,我說老實話就好了,這沒事兒耍什麽小心眼兒啊!
李倓一撇嘴:“一千神策,已與汝五百,孤身邊焉有足數?”
李汲紅著臉道:“若新卒,恐須三千……”
李倓冷笑道:“難道孤將身邊這三千兵盡數交予汝,自己孤身返回鄯州去不成麽?”
他本來是想拿話噎李汲的,沒料到李汲想都不想,直接回覆道:“若前可破賊,難道殿下孤身一人,敢有來犯者麽?若不能破賊,殿下自守鄯州,能有幾成勝算?”
別以為你做過幾天行軍司馬就了不起了,臨陣指揮、摧鋒破銳,還有憑堅固守,你有足夠的經驗嗎?若把郭昕、李元忠全都失陷了,靠你自己,有信心守住小峽和鄯州嗎?你把兵留在身邊有蛋用啊!
關鍵是地形覆雜,道路狹窄,真不怕吐蕃軍大舉迂回來偷襲鄯州,故而以李汲的想法,即便把鄯州放空了也沒關系吧。
李倓不禁惱怒,呵斥道:“若能破賊,固然是好,若不能破,使賊逾小峽而向鄯州,孤身邊卻無一兵一卒——汝欲害孤性命不成麽?!”
李汲一梗脖子:“臣曾救殿下,豈會害殿下!”
李倓聞言,心中更怒。
李汲曾經跟李適說過,我對你有恩情,你不必時時放在嘴邊,反倒顯得我虧欠你什麽似的——正所謂“升米恩,鬥米仇”是也。而若相反,是李汲常提舊恩,李適心裏肯定更不舒服吧。李倓也是如此,不遇著什麽事兒了,平心靜氣之下,自會感李汲的好,甚至於念叨幾句“我性命本為他所救,異日自當以性命相償”;但若雙方意見起了沖突,李汲再於此時提起救命之恩,李倓反倒容易惱羞成怒——
你啥意思,要挾我?你昔日救我,不過是為了市恩吧,這才幾天啊,就打算討還了?!
可是身邊還有不少的衛兵,以及賈槐,眾目睽睽之下,李倓也不便直接撕破臉皮,喝罵李汲——那顯得本王多沒涵養啊。因此雙目中怒意稍現,便即隱去,隨即一甩袖子:“長衛久戰辛勞,且下去歇息吧。”
說著話,站起身來,便待離去。李汲急了——他也知道剛才話趕話,自己所言不大妥當,生怕李倓一怒之下,不但不肯增兵小峽西口,甚至於把自己留而不遣——趕緊一個箭步躥上前去,揪住了李倓的袖子。
李倓擰眉瞠目道:“長衛何意啊?君昔曾劫許叔冀以救睢陽,乃欲故技重施乎?!”
李汲當即“嘭”的一聲,重重跪在了地上,仰著頭高聲說道:“臣有罪,沖犯了殿下,然請殿下再聽臣一言。”
“你說!”
“殿下本是天潢貴胄,自可安居京城,不必來西陲沖冒矢石。此番來者,上解父兄之慮,下安黎庶之危,中護國家社稷,乃不負為高祖皇帝、太宗皇帝子孫。自古兵兇事險,無有必勝不敗之局,然若殿下挫敗,仍可退返長安,做逍遙王爺,豈有性命之憂啊?倘若能一戰得勝,自然將士歸心,百姓稱頌,聲震於寰宇,名垂於青史!
“如此退無後顧之憂,進或有望成功,殿下豈不願麽?汲之言,固然是為將士考慮,為國家考慮,其實也是為殿下考慮啊。萬望殿下勿因臣粗鄙不文,出言無狀,便舍此大好機會。機會稍縱即逝,時不再來——殿下三思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